天医星下凡的温病大家叶天士

天医星下凡的温病大家叶天士

发布者:陈四清发布时间:2022-11-03浏览次数:1219

        叶天士系苏州吴县人,名桂,号香岩,清代著名的医学家,是中医温病学派的创始人、奠基人。他在仲景“六经辨证”的基础上,创新发展了“卫气营血”辨证,将“伤寒”与“温病”相互区别,并且亦将急性传染病从一般热病中分离出来。叶天士所著的《温热论》被尊称为中医在四大经典著作之一,他医术精湛,地位崇高,名著朝野,是著名的“吴门医派”代表性人物。


一、天医星下凡的医生


        叶天士出生于医学世家,少承家学,跟随父亲学医,然而在他14岁时其父去世,之后便跟随父亲同门之人朱先生学习,从此开启了他“师门深广”之路。他性格谦逊,沉迷医学,素有“医痴”之称,亦奉行“三人行,必有我师”的古训,即使声名远播,面对比自己更有能力之人,也愿拜之为师,仅仅六年先后踵门求教之师就达到17人之多。

        在叶天士众多老师中有位山东刘姓名医,擅长针术,叶天士想拜他为师,但苦于问路无门。有个姓赵的病人是那位名医的外甥,因为舅舅没法治好他的病,特地来找叶天士医治。叶天士专心诊治,给他服了几帖药就好了。赵姓病人很感激,介绍叶天士去拜师学医。叶天士遂改名换姓去刘姓医生处当学生,每逢临症处方,都虚心谨慎地学习。

        忽然有一天,外面抬来了一个神智已经昏迷的孕妇。刘医生候脉后,推辞不能治。叶天士仔细观察琢磨,发现孕妇因为临产,胎儿不能转胞,痛得不省人事,尚有救。于是,取针在孕妇脐下刺了一下,就叫人马上抬回家去。到家,胎儿果然产下。刘医生很惊奇,便详加询问,才知道这个徒弟原来是早已名震天下的叶天士。

        叶天士本来就“神悟绝人”,加之这样求知如渴、广采众长,且能融会贯通,因此在医术上突飞猛进,不到30岁就医名远播,史称“大江南北,言医者辙以桂为宗,百余年来,私淑者众”,民间称其为“半仙”“天医星下凡”,形容其察脉望色,就像看到病人的脏腑一样,“其治病多奇中,能于无病时预知其病,每每皆验”。康熙皇帝也感激他治好了自己的瘩背疮,御笔亲赐“天下第一”匾额。  

        据传,天上有位神仙不相信叶天士医术之神,变做一个平常人请叶天士诊断。叶天士号脉良久后,说道:“六脉调和,非仙即怪。”那位神仙闻言大惊失色,仓皇逃遁。


二、抗疫先行者


        叶天士是我国最早发现猩红热并且提出具体治疗方法的人,他在《临证指南医案》书中:“疫疠秽邪,从口鼻吸受。分布三焦。弥漫神识。不是风寒客邪。亦非停滞里症。故发散消导。即犯劫津之戒。与伤寒六经大不相同。今喉痛丹疹,舌如朱。神躁暮昏。上受秽邪。逆走膻中。当清血络。以防结闭。然必大用解毒。以驱其秽。必九日外不致昏愦。冀其邪去正复。”处方用犀角、连翘、生地、玄参、菖蒲、银花、郁金、金汁。此案中所言疫病即为烂喉痧,亦为猩红热,“从口鼻吸受”指出了本病以呼吸道传播为主要途径,而“喉痛丹疹,舌如朱”亦是猩红热的典型之征,亦言明“九日外不致昏愦。冀其邪去正复。”由此可见,在当时叶天士对此病就有了详尽的了解。

        清朝时期,江南地区暴发瘟疫之际,叶天士临危受命,然因当时疫情严重,药物紧缺,他便将灶心土与陈年芥菜卤熬水用以治病,使得瘟疫得到控制。赵学敏在《本草纲目拾遗》一书中指出,陈年芥菜卤具有:“下痰,清热,定嗽”之效,主治肺痈吐脓血、咳嗽,因此叶天士用陈年芥菜治疗温热病是有根据的。

        有学者认为,陈年芥菜卤可以说是中国古代早期的“青霉素”,它通过将芥菜放于缸中,日晒夜露,使其霉变,长出青色的毛,直长至三到四寸再将缸埋入土中,等待十年之久再将其开缸使用,就有了向青霉素一样的杀菌灭菌作用,具体道理值得有识之士进一步研究。


三、创立卫气营血辨治温病新理论体系


        术则行极一时,道则流芳千古。叶天士不仅临床治病水平高,更厉害的是他擅于将实践经验上升为理论,这就是由他带领弟子游洞庭山时向门人讲授,由顾景山记录而成的《温热论》一书,该书的主要内容有:

        (1)阐明了温病发生、发展的规律性,归纳为“温邪上受,首先犯肺,逆传心包”。这个概括可说是温病感染与传变的总纲,说明了温病与普通伤寒病感邪途径的不同。

        (2)提出温病发展的卫、气、营、血四个阶段,表示病疫由浅入深的四个层次,“大凡看法,卫之后方言气,营之后方言血”。在辨清四个阶段证候后,采用相应的治疗法则,“在卫汗之可也,到气才可清气,入营犹可透热转气,如犀角、玄参、羚羊角等物,入血就恐耗血动血,直须凉血散血,如生地、丹皮、阿胶、赤芍等物。”因此,上述四个阶段可说是温病辨证论治的纲领。

        (3)叙述辨舌、验齿、辨斑疹与白痦等的意义,发展了温病的诊断方法。

        叶天士对温病理论的发展及其独特诊治经验,在温病学说的发展上,起了承先启后的重要作用,为温病学说理论体系的形成奠定了基础,也是现代中医辨治非典、新冠肺炎等传染病的最主要方法和手段。


来源:唐仲英基金会中医疫病研究中心

文稿:谢承豆

审核:陈四清

编辑:章亚承