唐代孙思邈《备急千金要方》中记载道“凡人吴蜀地游宦,体上常须两三处灸之,勿令疮暂瘥,则瘴疠、温疟毒气不能著人也”,提示艾灸穴位可以预防疫病。
中医认为艾叶“生温熟热,纯阳也,灸之则透诸经,而治百种病邪”,《医学入门》中说:“凡药之不及,针之不到,必须灸之。”《扁鹊心法》中说:“保命之法,灼艾第一。”李时珍在《本草纲目》中说:“艾灸则通透诸经,而治百种病邪,起沉疴之人为康泰,其功亦大矣!”因此艾灸还有一定治疗疫病的作用。
研究表明,通过对人体经络穴位的艾灸或按摩,不仅能激发和强化五脏六腑的经气,使入侵体内的各种疫邪溃散消退,还能提升脏腑自我修复能力,减轻疫毒对脏器的损伤,从而达到一定的防治疫病作用。2020年2月9日中国针灸学会印发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针灸干预的指导意见(第一版)》的通知,2022年3月14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办公厅、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发布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(第九版)》都将针灸治疗纳入到新冠肺炎的常规治疗中。
合谷穴又称虎口,位于第一、二掌骨之间,当第二掌骨桡侧之中点处;或拇、食指合拢,在肌肉的最高处即是。
功效:解表退热,镇静止痛,通经活络。
适应症:发热恶寒,头痛,牙痛,咳嗽等。
艾灸法:可以采用温和灸。手持艾条,点燃艾条的一端,距离施皮肤3cm左右处进行施灸,以局部有温热感而无灼痛为宜。左右两穴各灸10分钟,以局部皮肤红晕为宜。
按揉法:采用拇指按揉法在穴位上操作,右手拇指按揉左手合谷穴,左手拇指按揉右手合谷穴。在揉动的过程中,带动皮下组织运动,拇指和皮扶之间不能有摩擦,以自已感到酸胀为度。每次3~5分钟,早晚各1次。
风池穴位于颈后枕骨的下缘,距离耳朵后部约两个手指宽的凹陷处。
功效:清热解表,聪耳明目,治一切“风”。
主治:头痛、眩晕、颈项强痛、中风、目赤肿痛等症。
艾灸法:主要应用温和灸。
按揉法:坐位,双手放在头部两侧,掌心对着耳朵,双手拇指分别按在两侧的风池穴上。在揉动的过程中,带动皮下组织运动手指和皮肤之间不能有摩擦,以自已感到酸胀为度。
尺泽穴位于人体肘内侧横纹上,偏外侧一个拇指宽的凹陷处。
功效:清肺泻火,舒筋止痛,祛邪救急。
适应症:咳嗽、气喘、咯血、咽喉肿痛等肺系实热病症。
艾灸法:温和灸。
按揉法:用拇指罗置于穴位,其余手指置于对侧以助力。拇指和前臂部主动用力,进行节律性按压揉动。
迎香穴在鼻翼外缘中点旁开,当鼻唇沟中。
功效:疏散风热,通利鼻窍。
适应症:鼻塞流涕,喷嚏,嗅觉减退等。
艾灸法:温和灸。
按揉法:可以采用擦法操作,左手擦左侧,右手擦右侧。先擦热双手,握空拳,以双手拇指指间关节背侧紧贴于鼻梁两侧, 上下摩擦;或以中指指腹进行上下摩擦。上下一次为一拍,可做四个八拍,或以局部感到发热为度每天早晚各做1次。
三阴交在小腿内侧,内踝尖上3寸,胫骨内侧缘后际,为足太阴脾经、足少阴肾经、足厥阴肝经交会之处。
功效:健脾益血,调肝补肾,安神助眠,美容养颜。
适应症:头晕、目眩、耳鸣、耳聋、腰膝酸软、五心烦热、月经不调、虚烦失眠等阴虚之症;以及肠鸣、腹胀、腹泻等脾胃虚弱诸症。
艾灸法:可以采用温和灸或隔姜灸。
按揉法:拇指置于穴位,其余手指置于对侧以助力。拇指和前臂部主动用力,进行节律性按压揉动。
足三里穴位于小腿外侧,犊鼻下三寸,胫骨前嵴外一横指,犊鼻与解溪连线上。
功效:“要得安,三里不常干”,足三里穴可以调理脾胃功能,促进气血生化,化痰降浊,通经活络。
适应症:中气不足、虚劳无力等症,以及感染疫病后的腹胀、腹痛、腹泻、不欲饮食等胃肠道病症。
艾灸法:采用温和灸。
按揉法:用拇指置于穴位,其余手指置于对侧以助力。拇指和前臂部主动用力,拇指进行节律性按压揉动。
中脘穴位于上腹部,前正中线上,脐上4寸处。
功效:疏利中焦,补益中气,助运消食。
适应症:胃痛,腹胀,不思饮食,呕吐,吐酸,呃逆等。
艾灸法:温和灸或温灸盒灸。
按揉法:用拇指置于穴位,其余手指置于下肋部的位置以助力。拇指和前臂部主动用力,进行节律性按压揉动。
神阙穴位于脐中部,脐中央。该穴当元神之门户,位于腹之中部,下焦之枢纽,邻近胃与大小肠。
功效:健运脾胃,理肠止泻,回阳救逆。
适应症:腹痛腹泻,肠鸣多气,四肢怕冷,血压下降,汗多气弱。
艾灸法:神阙穴以灸为主,可采用温和灸或温灸灸盒。也可采用隔姜灸或隔盐灸,在脐上放盐或一片姜,将艾绒做成的一个蚕豆大“宝塔”状艾粒放在盐或姜上,一次3-5炷,每日一次,每次以感到局部温热舒适、稍有红晕为度。
气海穴位位于下腹部,人体前正中线上,当脐下1.5寸处。
适应症:虚脱、形体羸瘦、乏力等气虚证;消化不良、脐周疼痛、腹泻、便秘等肠腑病症。
艾灸法:温和灸或温灸灸盒。温灸灸盒可以同时灸气海、关元、神阙,灸30分钟,每日一次,以局部皮肤红晕为宜。
按揉法:用拇指置于穴位,其余手指置于腹旁的位置以助力。拇指和前臂部主动用力,进行节律性按压揉动。
气海穴位位于下腹部,人体前正中线上,当脐下1.5寸处。
功效:培肾固本,补益元气,回阳固脱。
适应症:虚劳冷惫、羸瘦无力等元气虚损病症及慢性腹泻、便血等肠腑病症。
艾灸法:温和灸或温灸盒灸。
按揉法:用拇指置于穴位,其余手指置于腹旁的位置以助力。拇指和前臂部主动用力,进行节律性按压揉动。
艾灸四大注意事项
1.过度劳累、过饥过饱、醉酒、大汗淋漓、脱水、过度紧张时,以及处于惊厥、抽搐等状态时应该避免艾灸。
2.妊娠妇女的腹部及腰骶部不适宜艾灸。
3.皮肤有破损时,破损处不宜艾灸。
4.按揉时应使力深透,按压后吸定于穴位,并带动深层组织,不应与皮肤产生摩擦。
来源:唐仲英基金会中医疫病研究中心
文稿:陈世杰、刘倩玉
审核:陈四清
编辑:章亚承