辨机论治抗“新冠” 中医药学谱新章

辨机论治抗“新冠” 中医药学谱新章

发布者:谢佳东发布时间:2022-06-29浏览次数:60

(国医大师  周仲瑛)

三消饮”之消内以清里,消外以解表,消不内外以开达“募原”是也。

三、诊疗方案

1.隐匿证:无临床症状表现,仅核酸检测阳性。

2.湿困表里证:症见发热,恶寒,身热不扬,汗少不多,午后热盛,头痛,周身酸痛,厌食,恶心,呕吐,大便不畅,舌苔薄腻,脉濡数。

推荐方:藿朴夏苓汤、羌活胜湿汤、藿香正气散、王氏连朴饮等。

以上两证,笔者自拟“表里双解方”以供参考。药用豆豉、荆芥、苏叶发汗解表,柴胡、前胡、黄芩、青蒿、山栀和解表里、疏散风热,银花、连翘、鸭跖草清热解毒,藿香清热解表、化湿和中,少佐熟大黄寓下于清。据症加减。

3.肺胃热盛证:症见身热持续不解,或热势起伏,胸闷气粗,喘咳咯痰质黏,腹胀,大便不爽,舌苔薄黄腻,脉弦滑。

推荐方:三黄石膏汤、宣白承气汤等。

4.湿浊瘀闭证:症见胸闷喘憋,呼吸困难,痰黏难咯,痰鸣有声,大便多秘,面暗唇紫,舌苔浊腻,舌质暗,脉弦滑。

推荐方:葶苈大枣泻肺汤、小陷胸汤、三仁汤、泻白散等。

自拟宣肺泄浊方:炙麻黄,杏仁,桑白皮,葶苈子,法半夏,厚朴,炒苏子,瓜蒌皮,旋复花,制香附,郁金,桃仁,生黄芪,炒黄芩。每日1剂,视病情轻重,连服35剂。

5.逆传心包证:症见神识模糊,反应迟钝,甚则昏愦不语,口有秽气,耳聋,或撮空理线,烦躁不安,舌苔淡黄浊腻,舌质紫,脉细滑。

推荐方:清营汤、安宫牛黄丸、苏合香丸、生脉散、参附汤、回阳救逆汤等。

6.气阴耗竭、内闭外脱证:症见呼吸微弱,气短不足以息,喉中有鼾声,昏沉不清,丧失反应,口干汗多,躁烦,面部潮红,舌苔薄黄,舌质暗红,脉细数。

推荐方:参照逆传心包证诸方。

7.恢复期的调治

恢复期调治的关键:一益气养阴;二运脾健胃;三清解余毒。

笔者自拟方如下:党参,胡桃肉,炒白术,茯苓,炙黄芪,制黄精,旋复花,茜草根,制香附,郁金,生薏苡仁,冬瓜子,桃仁,北沙参,麦冬,炙甘草。适用于重症患者恢复期,每日1剂,连服2周。

四、临证要点

1.内有伏邪——新感引发

伏邪,伏而未发之病邪,表现为潜伏期长、发病缓慢,原有宿疾的患者。

新感引动伏邪,则感而即发,但并非皆有伏邪。若内有伏邪,新感诱发者病情多较重。

邪伏部位与疾病的特异性有关。以新冠为例,多属邪伏于肺。符合“至虚之处,便是留邪之所”的说法。

2.六淫杂感、时行病是疫毒的催化剂

六淫是发病的重要环节。气候异常,不适应人类生存的空间,反而成为病毒滋生的温床。如非其时而有其气,时至而气未至,气至而时未至,至而太过,至而不及,皆与受邪发病有密切关系。《内经》有言“冬伤于寒,春必病温”“伏寒化温”;《温病条辨》曰“身热不扬、午后身热、状若阴虚、病难速已”。

时邪是疫毒的催化剂。时邪的内涵,除了六淫杂感,还有时行病。时邪与六淫,两者胶结为患,成为毒的催化剂。

人体、病毒、六淫在发病中因果互动。人体抗病能力下降,容易受六淫侵袭致病;六淫亦是病情恶化的重要推手,反而给病毒滋生制造了条件。

   3.湿困是病机的主要特点,但有热化、寒化、燥化,伤气、伤阴、伤阳的不同传变

湿无定体,随五气而从化,一般以热化为主。“湿邪害人最广……在阳旺之躯,胃湿恒多,在阴盛之体,脾湿亦不少,然其化热则一。”(叶天士《温热论》)但热盛易伤阴津。

湿为阴邪,湿胜则阳微,湿从寒化,易伤阳气,病情迁延难解。“湿胜则阳微”“湿阻阳郁”(叶天士《外感温热篇》)。“湿郁则不能布精而又化燥”(石寿棠《医原》),而致燥湿相兼,互为同病,但有先后、主次之分。

同时还应考虑不同地区气候的差异,比如南方地区多见湿热,北方地区常见寒湿。

4.病情轻重与正气强弱有关

“邪之所凑,其气必虚。”体质强,正气充足,抗病能力良好,内无宿疾,感邪后不一定发病。若正虚感邪,则感而后发,其轻重因人而异。表明邪正不两立,一胜则一负。

5.初期正虚邪袭是否宜补

一般来说,疫毒外侵者,祛邪即是安正,急则治其标;误补反助邪,甚则闭门留寇。

后期正虚邪恋,当补正祛邪,适当兼顾。

6.湿温三禁有其相对性

吴鞠通言湿温“汗之则神昏耳聋,甚则目暝不欲言;下之则洞泄;润之则病深不解。”但三禁(禁汗、禁下、禁滋)有相对性。

初期湿邪困表,发热恶寒,周身酸痛,汗少不畅者,可微发其汗,使邪从表透;中期湿盛不解,脘痞胸闷,恶心呕吐,或大便不畅,当予缓下,寓下于清;后期湿从燥化,口渴欲饮,小便发黄,舌质红,舌苔黄燥,又当滋阴润燥。但不可早用润法,这与温热类病重视护阴生津有别。

7.防治并重控未病

治未病是中医药的特色之一,针对新冠肺炎而言,应该治其未生、未成、未发、未传、未变,今将笔者用于预防的方药介绍如下:

防疫香囊配方(2020年新冠病毒):藿香、苍术、厚朴、白芷、草果、菖蒲、甘松、艾叶、冰片等,各取适量,共研细末,制成香囊,佩挂胸前,可作为普通大众的预防方。

防疫茶饮配方:太子参,南沙参,苏叶,防风,藿香,野菊花。水煎服,每日1剂,连服3日,用于有潜在接触史的个人。

当前,新冠病毒在全球肆虐已近一年,方兴未艾,人们对其认识尚少。研制疫苗尚待考察其疗效,如有效免疫时间的长短,有无副作用等?临床有无二次复发的病例?有无慢性化的倾向及带毒者?中西医的结合点何在?中医药能否同步介入临床?中药的抗病毒作用是否具有广谱性?如何加强中医药抗新冠病毒的理论研究和实验研究?上述问题均需进一步探索,以期提高临床疗效。

在本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战役中,中医药发挥了令人瞩目的作用,凸显了“博古通今抗新冠,中医药学谱新章”的优势,为人类的健康贡献了力量。个人疏浅之见,仅供参考。

 

(南京中医药大学  李柳  金路整理,原方刊于20201113日《中国中医药报》第4版)